0551-65613500 ; 0551-65613600
您的当前位置: 周游列国主页 > 列国资讯

孩子,你凭什么得到别人的尊重?

发布日期:2017-04-28 点击:274 次

先从几年前我所经历的一件事谈起:

 

那一年,我带着十几位孩子和家长去国外游学。孩子的年纪是9岁到14岁。家长们,其实就是妈妈们。可以理解,这种带孩子出国旅游的事情往往是妈妈们为主导。

 

那一次去的几个家庭物质条件都不错,特别是有几个家庭都是所谓“达官贵人”,有权有势,你懂的。在前几天的行程中,我和其他老师也都是小心翼翼,也怕出任何状况,可是怕什么还是来什么。

 

我们在国外住的都是普通的住宿家庭(Homestay),孩子们、家长们一早吃了早饭就出发,上午一般是要学习英语。而下午是要到市内的各处去游览。晚上大约5、6点大家可以回到各自的住宿家庭,吃晚饭。但情况也可能会有例外,如果一天的安排非常满,那我们团队或者几个人可能需要在外边吃晚饭了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会在早晨出门的时候就通知住宿家庭的外国主人,以免她们(通常都是外国老奶奶)白做晚饭。

 

本来这件事很正常,也不可能出现问题。可是,没两天就偏偏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了。

 

我们团队中的一对母女,早上出门的时候,老奶奶问她们是否需要准备晚饭?她们确定地告诉她不需要,因为晚饭会在外边吃。可是,那天的行程比预计的要快很多。她们两位也比较累,不想在外边吃晚饭了。于是,她们也就是在五点多的时候回到了住宿家庭。一回去,老奶奶那边在忙活着自己的事。按照她们的思维方式(灵活方式)和行为习惯,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跟老奶奶说一下,那可不得麻利地立即准备好晚饭。可是人家外国老奶奶就是直接了当地告诉她们“我已经问过你们是否回来,你们告诉我‘不回来’。这样我才安排了自己的事情,现在我正在忙,不可能再给你们做晚饭。如果实在饿了,冰箱里有些吃的,你们可以自己解决。”在我看来,老奶奶的做法实在是我们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一种处理方式,没有任何问题。

 

可是,这对母女满怀委屈地自己找些冰箱里的东西,那种受了“前所未有的侮辱”的感觉就越强烈。她们似乎无法接受,别人不随时候着,随时满足她们的要求,对她的言听计从的态度和待人方式。在她们心里、脑海里,只有自己当仁不让位于核心的方式才是正常的,其他一切都不正常,甚至是奇耻大辱。

 

最终,接近凌晨零点的时候,情感压抑痛苦到极限的这对母女终于爆发了,她们打电话给我们老师,“抱着电话痛哭”,强烈要求换到酒店里去。于是,我们的老师帮她们做了安排,转移到一家酒店。这件事也慢慢地告一段落......

 

1214762397704105

 

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几年,我也已经慢慢地将它淡忘。直到要写这篇营地十日谈-尊重的时候,我又想了起来。

 

这样一个“事件”突出折射了不同国家民族人与人之间交往、沟通、文化的不同,价值观的不同,行为模式的不同。

 

而在其中,最为核心的是对于“尊重”的理解的不同。

 

在外国老奶奶看来,双方约定的事情其实就是对于对方的一个承诺,更是对于对方的一个尊重。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,你不应该也无法随时随刻以自己为中心,要求这个世界围绕着你来转。更不能依据这样的逻辑来强迫别人牺牲来服务自己。这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常识,对于双方的一种尊重。

 

反观我们团队的这对母女,她们真的明白“尊重”的含义么?她们又明白正常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么?她们生活在地上还是在“云端”?她们生活在现实里还是“幻觉”中?

 

我不知道......

 

每个人都需要尊重,期待被人尊重。

可是,我们是不是都明白尊重的意义,懂得如何去尊重,获取尊重?

要真正地从根子上解决好尊重的问题,所有的孩子、家长、教育者都应该安静下来,好好思考:

尊重到底是什么?尊重谁?如何尊重?如何获取尊重?

 

尊重到底是什么?

 

尊重指敬重,重视。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,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。尊重,是人的一生修养以及自我内涵的表现,也是人所必须具有品质。简单的说,就是一种品德。

 

Respect: a feeling of admiring someone or something that is good, valuable, important, etc.

 

我们可以说尊重是一种品德,是一种情感。尊重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好的、优秀的、重要的、有价值的人或者是物。

 
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尊重,它具备两个重要属性:

人本属性:即是对于人作为生命的个体尊重;

社会属性:是对于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行为、品质、思想等的尊重。

 

1条,作为一个人随着生命的降生就天然应该享有。而第2条,却不一定,它是伴随着每一个人进入社会,社会化的过程中,需要周边环境、群体去判定、认可的。

 

我们的教育、父母、社会,在我看来,显然很大程度模糊了这两个不同属性尊重之间的区别。

 

对一个人作为人的尊重;

对于一个人做出成就的尊重;

对于一个人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的尊重;

对于一个人背后的社会关系、地位的尊重

......

 

这些“尊重”显然完全不是一回事,不属于无法辨别,更不应该混为一谈。我们都知道“狐假虎威”的寓言故事,它说明的不就是那个不知自己实况,深陷虚假“威仪”幻觉中无法自拔的狐狸的故事么?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有多少人事实上也在过着那个狐狸一般的生活呢?

 

当你卸去背景、家庭、职位“加持”给你的“光环”,你,你本人还有多少值得别人尊重的地方?

 

这是一个沉重、深刻的问题!

这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想明白的......

 

说到这里,我必须讲到营地教育的精髓之一:营地教育就是让孩子有机会能够褪去一切社会、家庭“加持”的所谓“光环”,回归本我的状态,作为一个人来融入小小的营地社群,在这里感悟、成长,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别人的尊重。这种依靠自己的能力、付出获得的尊重,是父母所根本无法给予的。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,不可替代。

 

 

尊重谁?

 

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,其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。

 

首先是尊重自己!

要想别人尊重,先得自重。

言语谨慎,行动克制。

不要去做那些让人反感、厌恶的行为,不要忽视别人的需求与利益,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肆意妄为。

这些都是自重,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的。

 

尊重孩子还是相互尊重?

 

尊重孩子显然是对的,可是我们不要忘记,尊重不是一个“单车道”,尊重往往是相互的。在我们尊重孩子的同时,切不可忘记还要教会孩子尊重其他人。无数的家长习惯于以“尊重”的名义,实际行“溺爱”之实。对于家长们,不要给予孩子无穷尽的、白来的“尊重”,让他们成为一个只懂得接受享受别人”尊重“的个体,无法自拔,走入误区。对于孩子们,不以自我为中心,不让自私自利占据头脑,学会换位思考,才有可能明白尊重的完整意义。

 

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:那种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,一概满足的做法,并不能称其为“尊重”,那只能叫做“放纵”。

 

如果父母懂得尊重的真正含义,那就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。让他/她明白,互相之间的尊重是必须学会的。通过沟通、协调、妥协,最终才有可能得到一个相对好的结果,也才有可能获得别人的尊重。

 

如何尊重?如何获取别人的尊重?

 

包括孩子,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意识、思想、言语、行为等方方面面来修养品性,学习如何自重,同时又能够尊重别人,而且明白在需要的时候捍卫自己的尊严。

 

可是,这只是尊重的第一步。我们从自身来出发学习如何尊重他人。但这还远远不够,更为重要的是:

如何获得别人的尊重?

作为父母、老师、成年人,我们必须也应该给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尊重。可是,我们能够给他们来自伙伴们的尊重么?

 

显然不能!

有些社会性的尊重,只能靠他们自己去争取、通过努力甚至“战斗”去获得,除此之外别无他途。

这个道理如同我们父母无法代替孩子生活一样,是越早明白越好的。

 

当一个孩子生活在充满虚假“尊重”的环境当中,飘飘然。当他们内心充满自私和由此而产生的空洞“自信”却不自知,很难想象有一天当他“落地”时,心情的失落与感受的刺激会有多么地剧烈。

 

我们是让孩子,

生活在虚幻的“尊贵无比,万众朝拜的美梦”之中,不要醒来?

还是戳破那些围绕着自己的“美丽泡泡”,认清自己,面对现实?

 

家长们,也许是时候问问这个问题了:孩子,你凭什么得到别人的尊重?

联系我们

  • 电话:0551-65613500
  • 0551-65613600
  • 邮箱:admin@ahzylg.cn
  • 小编微信:13155138358

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日9:00-18:00

添加微信公众账号

搜索:zylg0551

周游列国官方微博

其他营地活动

热门活动:

TOP